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反校園霸凌,究竟要不要提同志?」成為美國爭議新聞

今天上課第一天,在研究室寫稿到十一點才回宿舍。

一邊洗碗,一邊聽CNN帥哥主播Anderson Cooper的AC360節目,
竟然在討論「性別霸凌」事件!我很快的紀錄下要點,希望有空把詳細文章寫出來:



一、美國已經有超過三個學生因為性別霸凌而自殺,其中包括被罵gay跟在臉書上被網路霸凌。

二、GLSEN(女男同志與異性戀教育網絡)推動安全校園法案,希望促成反霸凌教育,並進行通報。

三、美國基督教團體「聚焦家庭」指控同志團體推這個法案有政治企圖,是要用「反霸凌」之名,進入校園推動同志婚姻,並推銷課程和書籍。(理由很似曾相識,有沒有感覺?)

四、GLSEN根據他們2007針對六千多所學校進行的調查資料,有重要的結論刊載在「預防研究者」期刊九月份中。該期期刊以學校連結性為主題,對台灣也非常有參考價值:

(一)因為個人的性傾向與性別傳達而在學校中成為被害者,與較低的學校連結性(school connectedness)有直接相關。但同時,若提供制度性的支持則與增加連結性有直接相關。

(二)若學校有支持性的教職員工,建立廣泛包容性的反霸凌政策,其中包括基於性傾向與性別認同、表達方式的保障,則與較強的學校連結直接相關。

(三)學生若參與學校裡的同志友善社團(註:異性戀也能參加,不限於女男同志、雙性戀、跨性別),則與較強的學校連結性直接相關。

(四)具有支持性的教職員工和同志友善社團,則有助於學生參與同志友善社團,也因此增加了學校連結性。

五、基督教「聚焦家庭」的代表(左)一直想表現的也重視反霸凌,她舉的例子是難道一個孩子戴眼鏡被霸凌,我們不需要重視嗎?迴避談同志。Anderson在請她跟GLSEN的執行長Eliza Byard(中)各自申論過後,反過來追問這個基督教團體的代表,如果我們只談因為種族、宗教、階級等因素所引發的霸凌,你贊成嗎?她表示贊成。

不等她申論,Anderson就轉過來問代表客觀中立的學者意見:「我們可以談霸凌,不談性傾向嗎?」

這位學者是Rosalind Wiseman(右),去年剛出一本書「Queen Bees and Wannabes: Helping Your Daughter Survive Cliques, Gossip, Boyfriends, and the New Realities of Girl World.」她表示,談霸凌,絕不能不提及性傾向。
之後Eliza Byard提及了第四點的研究例證,說明「有包含同志議題的反霸凌教育,顯著的降低了霸凌發生率。」


參考網站:
CNN AC360節目

ABC 新聞報導

GLSEN的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