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The first snow in 2010 and in our life

Heavy snow in NY and NJ.

My friends and I went shopping early today, but happened to snow later. 
We were lucky to take the last shift bus from port authority in NY to NJ.  The Bus was stocked in the half way once and lost heat.  

We were glad to arrive train station of New Brunswick safely, but soon found out that there is no transportation to send us home.  Knight mover was canceled in this meantime!  Rutgers Police department said that we are safe under a cover, and they have priority to save someone in real emergency.  

After a long time waiting, getting help, and discussing, we decided to WALK HOME from train station to Starkey Apartment (2.4 miles = 3.86km).  It's 11:30pm.  

We walked like a troop of soldiers, climbed hills of snow, and said hello to snow shoveling machines. This is the first marching experience to two girls and one male American.

12:30am, we were home finally.  Home WARM and sweet home.

p.s. 這距離,相當於在積水又下大雨的夜裡,從台北車站走到台大。

2010年12月10日 星期五

[動員] 屏東、同志、活下去 靜默遊行 動員

[本文轉自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群組]

010/12/1 各媒體報導著屏東一對年輕女同志於2010/11/29在車城自殺的新聞,遺書上頭寫著「我們倆是真心相愛,既然無法得到家人認同,只好跟自己這輩子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伴侶走完人生的路!」,而師長們的回應則為,先前確有師生質疑「兩人為什麼感情那麼好?」但因兩人沒公開承認,校方並未介入處理。

屏東,這個海角之城這十年來已發生多起性別歧視事件,從死於廁所的陰柔氣質男孩葉永鋕、到屏東女中女學生們因在火車上接吻而以校規處罰,這個風光明媚之城竟成性少數學生求助無門之地。

在12月2日當日新聞報導後,全台同志無不想起十六年前的那段令人心痛的往事。1994/07/25北一女兩名數理資優班學生在宜蘭縣蘇澳鎮的小旅館自殺,遺書寫著:「......當人是很辛苦的......社會生存的本質不適合我們......我們的生命是如此微不足道...」那時的我們開始積極推動同志平權工作,希望青少年同志不要再因大人的歧視及無知而只能用犧牲生命來證明自己愛情的存在。事隔16年,相似的事件再度發生,當我們以為社會氛圍在改變了,2003年起每年的臺灣同志遊行、2004年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產生、2010年高雄遊行的開始,還是挽不回這兩位的生命~依然有無性別意識的老師及精神科醫師用『過渡時期』來看同志的愛情、散佈性別歧視言論,當然別忘了在今年初台北市政府還發文不准同志學生成立社團。

是偏見與歧視帶走這二個青春的生命!讓我們一同站出來,沉默抗議這社會的無知!我們要讓屏東看見同志,不再因無知及歧視而繼續傷害青少年同志,讓屏東同志活下去!


活動日期:12/14 (二) 14:30開始集結  遊行出發時間:15:00

集合地點:屏東火車站

遊行路線:屏東火車站=>中山路=>自由路,然後再繞行縣政府一圈


活動流程14:30~15:00 參與成員集合15:00~16:00 靜默遊行出發16:00~      縣政府前發表聲明、各團體及參與者發言發起團體:【新同志公民運動聯盟-屏東、同志、活下去】(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暨南部辦公室、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台灣性別人權協會、台灣同志遊行聯盟、All My Gay、晶晶書庫)參與團體:台灣愛之希望協會、陽光酷兒中心、南人窩(至991209歡迎團體持續加入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瑪丹娜公開現身談「霸凌」!(Madonna Opens Up About Bullying)

瑪丹娜(Madonna)今天特別要求上名脫口秀主持人艾倫的節目,就是為了談性別霸凌!(艾倫也是出櫃的女同志)

她說,因為最近美國不斷發生因為被認為同志而遭到霸凌的事件,就像是對黑人凌遲(lynch),或是希特勒屠殺猶太人一樣。

瑪丹娜說,她完全可以體會被霸凌孩子的心情。
「我完全可以了解那種感覺孤立無援、被當做異類看待的感覺。當我還小、還是青少年的時候,我寂寞到難以想像。我得說,我從來沒有自己被學校當做一份子接納的感覺。我不是運動健將,也不是聰明會念書的好學生。我不屬於任何一個團體,感覺自己像個怪胎(weirdo)。...

直到,我的芭蕾老師,他也是GAY,他保護我,帶領我進入藝術家(藝人)的社群。在那裡,有許多出類拔萃的人,他們告訴我:做個與眾不同的人(being different)是很棒的、沒有問題的。他還帶我去了人生第一次同志酒吧。諷刺的是,在酒吧裡我反而感覺是這世界的一份子,當個跟別人不同的人,沒有什麼不好。...

如果沒有同志,不可能有我今天這樣的事業...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Imagining Transgender: an Ethnography of a category (David Valentine)

我這禮拜在念一本跨性別的人類學民族誌「想像跨性別:一個類別的民族誌」。

作者的研究興趣起自跨性別朋友對自己的稱呼!非常有趣。

跟台灣的脈絡很不一樣,把淺淺的前言小摘提示一下。

1. 對象:一群在跨性別團體中的5個MTF(男跨女),低階級、黑人或拉丁人。在作者(學者兼運動者)的其他服務點,非常難遇到FTM。(why?)

2. 她們不叫自己「跨性別」,或拒絕用這種詞稱呼自己!

「跨性別」是運動者或社福機構服務提供者給她們的稱呼。後者覺得是因為這群人受到社經地位的影響而跟不上主流社群的討論與文化變遷。

3. 這群人叫自己「girl, woman, fem queens」以及「gay」。她們用雙重認同(性別化的詞--女人,跟性慾化的詞--同志)來指稱自己。

4. 但是身為gay的作者卻被部分的跨性別排斥,不希望他參加她們的團體。顯見,這群人所理解的gay,跟男同志作者的gayness,在內涵、價值跟影響上,有明顯的差異,分別座落在不同的類別系統裡。

(Valentine 2007:1-5)

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烏干達的反同性戀運動

今天在Current tv channel看到紀錄片節目Vanguard: the Missionaries of Hate
講的是非洲烏干達的反同性戀立法運動,真的非常駭人聽聞。

背景:
烏干達是非洲中部的國家,黑人比例極高。有一個議員,提出反同性戀法案,透過煽動教會與反美的力量,要讓法案通過。
他們怎麼做呢?

招式一、法案中規定,同性戀應該被終生監禁,或是處以死刑。該法案同時獲得穆斯林跟基督教的支持。

招式二、在(黑人)教會裡,透過牧師宣傳同性戀是罪惡的信息。而且,還在教會活動中播放「同性戀做愛A片」。
牧師不斷強調,同性戀就是吃大便!因為男男肛交,把陰莖插入大便的地方,你再舔他,就是吃大便(poo poo 不絕於耳..)
牧師誇張的肢體表演著,同性戀如何把手伸進肛門裡拳交,足足有2/3手臂深。台下的男女老少張大嘴巴驚恐的表情,有的人摀著耳朵不敢聽下去。牧師強調,同性戀就是病!

招式三、邀請來自美國的「白人專家」(通常是極右翼基本教義派的教會牧師)來烏干達演講,
宣揚同性戀被矯治的成功案例,而同時,他們的書也在教會書店登上銷售排行榜前幾名。

招式四、把同性戀跟反美情結聯結在一起。
最近美國民主黨政府,歐巴馬跟希拉蕊都公開發表支持同性戀的言論,並且要求烏干達改善同性戀處境,否則將減少援助。而烏干達教會的牧師說:這是美國政府,要我們在Aid或Anal sex中做出選擇。我們要拒絕歐巴馬,歐巴馬退散(OBAMA, Back off)!我們不要讓美國人來教我們吃大便!(同時播放第二點的影片)我們不要我們的孩子生病!

紀錄片鏡頭訪問了恐同跟鞏同的兩派意見。
恐同的說:同性戀,應該吊死他們! 記者問:「如果是你的女兒呢?」受訪者回答:「同性戀就是錯的,即使是我女的想做同性戀,她也應該接受懲罰。」

鞏同的說:在烏干達,我會說,出櫃就等於是自殺。
紀錄片工作者到了同志聚集的酒吧,受訪者還是無奈的說:這只是對同性戀友善的地方,不是Gay bar... you know.

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同志大一生因網路+性/別霸凌跳河自殺

我的學校上週剛發生一件嚴重的網路+性/別霸凌事件。

一位同志大一新生(泰勒.克萊門堤 Tyler Clementi)從橋上跳河自殺。
起因是9/19(上上週日)他跟室友約好晚上9:30~12點要用房間,因為他會帶朋友到寢室親熱。
(本校大學部的宿舍是兩人一間,兩張床。)

而這位室友離開房間後,到另一個女生的房間,透過網路開啟了他房間裡的網路攝影機,並在推特上留言,
歡迎大家加入他的iChat(蘋果電腦系統上的msn),因而約有150人同步收看Tyler跟朋友親熱的過程。
泰勒在9/21又帶人回家一次,室友想如法炮製,但沒有成功將影像po上網。

泰勒9/22在自己的臉書上留言:「從喬治華盛頓橋上跳下去,抱歉。」之後他放有駕照跟學生證的皮夾在橋上被發現,有兩個目擊者有看到有人從橋上跳下去。最新消息是,有男性的屍體在河的北邊被找到,身上只有手錶但無其他身分證件,已經送去檢驗但身分還未證實。兩名涉案的學生被送進警局。在本地,收集含有性資訊的圖片且未經他人同意是四級犯罪,傳遞散播性資訊則是三級犯罪。提供電腦的女生在偵訊後飭回,室友則以美金25,000交保候傳。兩人的犯罪若經確定,可能最高涉及五年刑期。

本則新聞在google news上已經有超過700條新聞連結,也成立了紀念泰勒的臉書,本校校長李察.麥克米克(Richard L. McCormick)於今晚七點發出全校公開信,主題為「在本校發生的悲劇」(A Tragedy at Rutgers)。信中提及資訊來源是學生家長,但事情還未水落石出之前,任何人都應被視為無罪。但若此事為真,則嚴重違反本校校規與人文標準(the university’s standards of decency and humanity)。

校長除讚揚泰勒的音樂才華,也再次強調本校對多元性的驕傲與尊重。本校才剛推動一個兩年期的計畫,用來促進文化與種族多元性的對話,並於信末希望本校的全體成員對家屬期待的隱私保持尊重,並且認同對彼此謹守禮儀、尊嚴、同理與尊重的價值。

根據新聞報導,有些學生表示泰勒沈默寡言,不善與人互動。有些人則表示哀悼,並譴責侵犯他人隱私的罪行。另有些學生則認為室友並沒有做錯什麼,他只是想知道他的房間裡發生了什麼事情,有可能有人會偷東西之類的。

(以上整理自新聞報導及學校公開信。
我今晚的親身經歷請見另一篇。)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速記」紀念因霸凌致死的同志學生泰勒的集會。Sketch: A Rally for Tyler. (20100929)

今晚6點45分,我剛從另一個校區(Livingston Campus)打完網球,在校總區(College Avenue Campus)換校車時買了Pizza,回到系館(Cook/Douglas Campus)。我走進研究生休息室吃Pizza,跟同學一邊等7:15的期刊審查人訓練課程(Journal reviewer orientation),一邊閒聊上課情況。

這時,即將給我們上課的教授走進休息室弄咖啡,順口問到:「你們知道今天....的新聞嗎?」我的英聽還沒很好,只覺得有大事發生。蘿倫立刻google,發現這件事情是頭條,我湊過去看,只看到泰勒的照片,但因即將上課也沒有多想,就跟大家進教室了。

8:15pm準備離開教室,四年級的學長問我要不要一起去喝啤酒。我本來要婉拒,因為我9:00~11:00有一個安全性行為的講座想參加。這除了會是第一次我跟學校同志社團的接觸之外,也可能是我研究法課的田野報告。但是因為學長上週就有約我,我不想讓他失望(他也很可愛),所以我就躲進研究室裡換下運動服裝後,跟他們在酒吧聊到10:00。

離開酒吧後,我步行到一個站牌遠的聚會地點(Vooheer Hall)。這是在火車站的一個block之外,但也屬於不太安全的地方。越接近New Brunswick的市中心,越常發生搶案、攻擊事件或兇殺案。我揹著網球拍,跟一個女生擦身而過。我心裡面有在盤算,如果發生事情,我要迅速的把球拍套拿掉,拿球拍自衛。

即將到會場,在過馬路前,我遇到一位剛認識的華裔教授(他也是G,我們在上週的LGBT歡迎會上認識)。他說他剛從為泰勒舉辦的集會(Rally)離開,我有點驚訝大家集結的這麼快。我走進原訂要進行安全性行為講座的講堂,發現只有一個女生坐在講桌上,黑板上寫滿了同志驕傲的語詞跟口號。我本以講座提早結束了,結果這個女生說:因為泰勒的事情,所以講座延期,舉辦講座的團體成員全部去參加集會了。拜託她幫我詢問集會是否進行,得到正面答案之後,我繼續走向一個站牌遠(約5~7分鐘)的集會地點:羅格斯學生中心,這是全校最多學生聚集的地方,也是校園公車發車的總站,學校有大型或正式集會都會在此舉辦。

當我抵達時,集會已經進行了50分鐘。據事後得知,原來人數約有上百人,有人發表演說,而我抵達時約剩20多人,有男有女、各種族裔都有。他們躺在學生中心前的空地上(人來人往的公車總站旁),手舉著標語,一邊呼口號:

「給我安全的宿舍!安全危機,我們要酷兒做愛的空間。」
(Safe dorm. Safe Crisis. We need queer sex space.)

「如果連宿舍都不安全,哪裡才安全?」
(If it's not safe in the dorm, where is safe?)

「如果連宿舍都不安全,學校就不安全!」
(If it's not safe in the dorm, Rutgers isn't safe.)->根據紐時報導

「在我們的酷兒屁股上,真需要安全!」
(Over our queer bottoms, really got safety.)->uncertain

我用手機記錄他們的口號,這時「社會正義與同志社區中心」(The Center of Social Justice and LGBT Communities)的主任走過來跟我問好,她除告訴我死者的屍體還未被證實身分外,也幫我引介其他相關的師生。一個在有色人種同志社團的研究生,以及她社會系碩士畢業的女友。她們每週二在拉丁文化中心聚會,我們互留了電話與email。

同時我也跟這個活動的組織者認識,他是某系的教授,我跟他介紹我是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的前理監事,他很高興有台灣朋友的參與。我們聊了一下"Out in the Field"這本書,他說這本書的作者已經是他上一個世代的人了,並歡迎我去他研究室聊聊。我跟他說,我會捐幾本中文的同志資源書給學校圖書館(「親愛的爸媽,我是同志」、「出櫃停看聽」等,已經請熱線的同仁協助寄送。)

經由他,我也認識了活動的學生組織者,並留下email加入他們的list。

這個集會,從9:40pm開始,約在11:15pm結束。

在等公車回宿舍的路上、以及到現在,我的心情一直很down。
在這有五萬多人的校園裡,雖然完全不認識這位新生,但因為LGBTQ社群的關係仍然感覺很親近。

今晚睡覺之前,要為泰勒及所有校園裡的LGBTSQQIA禱告。

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同志媽媽─瑪麗葛瑞斯的一封信

※若您是教育工作者,面對被壓迫到有自殺念頭的同志學生,或有同性戀恐懼的家長甚至同事時,可以把下面這封瑪麗在1989年寫給同性戀年輕人的信拿給他們看。

※這封20年前寫的信,對明年(2011)年即將在國中小課程推動同志教育的台灣來說,也份外有啟示作用。




對所有的巴比和珍,我把你們當成是自己的孩子而告訴你們這些話:


請不要放棄自己活下去的希望。
你們對我都非常特別,而且我非常努力把這個世界變成一個對你們來說更好、更安全的地方。
雖然我以前沒有,但我現在深深相信──我兒子巴比的死是由於大部分基督教和天主教會,連帶影響整個社會、公立學校和家庭的恐懼同性戀和無知所造成的結果。
那曲解了上帝的愛,讓孩子相信自己是邪惡的……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年輕人像巴比一樣放棄了愛,以及放棄自己可能值得受到他人尊重的想法?
但由於我兒子的過世,讓我加入其他有愛心的人。我們努力傳達正確的知識和想法給我們的公立學校,有一天同性戀和其他可能受歧視的人可以遠離恐懼享受尊重和自由。
答應我你會努力嘗試。
巴比放棄了愛。我希望你沒有。我一直都會把你放在心上。


愛你的,瑪麗葛瑞斯






背景故事:質疑信仰才更理解信仰:「為巴比祈禱」中母親與愛的力量

質疑信仰才更理解信仰:「為巴比祈禱」中母親與愛的力量

(原名:看電影、學性別:「為巴比祈禱」特映會,刊載於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編(2010)性/別SNG:性別平等教育菁華實錄彙編。在淚水中前進:信仰與民俗中的性別教育,頁95-102。】


主持│呂明蓁
與談│謝國清、陳媽媽、殷童娟、王顥中、胡敏華、曾宗盛、蕭昭君
紀錄◎高穎超、蔡宏富

→ 現場:2010.03.26,「為巴比祈禱」電影特映會。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至善樓B1國際會議廳。


§ 「為巴比祈禱」電影簡介
美國│2009│電視電影│DVD│彩色│88min


★美國金球獎、艾美獎、美國演員工會獎、螢幕演員公會獎、金衛星獎多重獎項入圍


【真人真事改編】接受自己的兒子,竟成為她人生最艱難的挑戰


在眾人眼中幸福美滿的家庭,巴比是最受寵愛的兒子,他擁有著全家人的愛與期待,但這一切在他向家人坦承自己是同性戀後就改變了。巴比的母親瑪麗葛瑞斯是虔誠的教徒,她認為巴比只是生病,同性戀是可以被治好的;她也深信同性戀是絕不被容許的,於是透過各種管道,想盡辦法要「拯救」巴比。


身陷在教會、家庭及同儕壓力下的巴比,最後選擇了用死亡作為對母親的抗議,結束生命作為最後的妥協。而當巴比死後,他的母親才終於了解巴比當初想傳達給她的心情,懊悔與淚水也喚不回逝去的生命。


瑪麗開始接觸與她類似的個案家庭,並接受各方的建言與不同的觀念。為了巴比,她決定帶著全家投入同志運動,希望藉由巴比的犧牲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家庭。瑪麗的挺身而出,為許多家庭與同志青少年發聲,她希望巴比的死亡不是悲劇,而是每個家庭幸福的延續。瑪麗葛瑞斯為同志人權所作的努力,讓她成為當代最有名的人權鬥士之一。
(參考本片部落格:http://gaymovie.pixnet.net/blog



§ 特映會紀錄

當您大聲祈禱時,不要忘記
孩子正在聆聽
~瑪麗葛瑞斯,《為巴比祈禱》

在淚水中前進:信仰與民俗中的性別教育

【本文原刊於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編(2010)性/別SNG:性別平等教育菁華實錄彙編。在淚水中前進:信仰與民俗中的性別教育,頁72-83。】


主持│蕭昭君
與談│李玉珍、張懋禛、鄒逸蘭、楊惠南
紀錄◎高穎超、蔡宏富

→ 現場:2010.03.26,「信仰與民俗中的性別教育」圓桌論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行政大樓6樓A605。

信仰不只是生命教育,竟也充滿性別(反)教育?
宗教經典不是勸人為善的真理律典,怎會有歧視與偏見?
為何傳統習俗帶來的壓抑會逼得人落淚,淚水又如何帶來力量?



圖1:跨宗教的性別教育前輩,同場剖析信仰與民俗中的性別議題。

※ 緣起



在這場圓桌論壇之前,性平輔導群自2007年12月起,總計已舉辦10梯次的性平種子教師或輔導團三階研習。在研習中透過讀書會、講座、活動等形式進行知識傳遞與情意轉化,然而,這兩年多陪伴全國基層老師的工作經驗總讓我們感覺,我們欲深耕的社會土壤存在一層文化基底,是性別養分難以滲入、遑論翻掘的「不透水層」──信仰與習俗。為回應此需求,並開啟下一波結構性的性別教育革新,這場「穿越生死的性別:信仰與民俗中的性別教育」圓桌論壇,在2010年敲出了一聲響亮的春雷。

非常難得地,本論壇邀來深具批判意識與實踐經驗的信仰前輩,範圍橫跨佛教、民間信仰(李玉珍教授)、基督教(張懋禛牧師)、天主教(鄒逸蘭修女)與宗教哲學(楊惠南教授),並由於彰化斗山祠蕭家宗族中成功爭取擔任史上第一位女主祭的蕭昭君教授主持,深具繼往開來的意義。與會者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校長室旁的會議室擠滿還加椅子的出席率,更顯示本場論壇深受重視程度。

主持人蕭昭君教授(國立東華大學美崙校區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用兩個教學故事開場,引導聽眾聚焦到宗教中的性別差別待遇如何影響學生,並促進教師自身的反思。其一,某大四生原畢業後經過實習便可當老師,但卻突然休學!經過導師努力聯絡,又拜託蕭老師來勸說,才發現他休學原因是這個孩子要出家。跟同學懇談後,才知道他是家中的獨子,有傳宗接代的壓力,但因為他是男同志,所以才以出家作為逃避異性戀家庭體制的一個出口。其二,一個有基督教信仰的男同志學生,靠著不斷的禱告、懺悔希望自己能夠改變性取向,卻仍然無法在自己的信仰中找到出路。蕭老師說,她從這兩個實際的例子開始反省自己能為這些學生做什麼。「我最糟的建議,大概就是叫他們換一個神吧!」她半開玩笑卻也無奈地說。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Give me TAIWAN, not China

出國之前,我在臉書上貼了「我是台灣人」的貼紙,本來以為只是貼爽的聲明,沒想到真的被我遇到了!

今天去Chase銀行開戶的時候,一堆繁瑣的手續、要簽的paper弄了快一個小時。
快結束前,承辦的印度裔男人給我簽一份印鑑(Signiture)的文件,赫然發現:「我護照的發行地竟然打著『CHA』!」

我問他是什麼意思?到底是CHINA還是TAIWAN?
帶我去的學姊在美國生活了快八年,夠悍,立刻大聲的解釋:We come from Taiwan, not China!

那個印度男人有點溫吞,感覺峱峱的,拿著我的護照封面,嘴裡嘟噥著:「不是Republic of "CHINA"嗎?」
我們指護照下方的TAIWAN給他看,並要他身後西班牙裔的經理來處理,他才照經理的指示,把發行地改成TAIWAN,重印一張給我簽。



經過這件事情才覺得,當初強行在護照上加註TAIWAN,原來不只是象徵性喊爽的國內政治口水。


p.s. 我沒有仇中情結啦!我跟兩個中國室友處的不錯。
一個小底敵很惹人憐愛想照顧他,一個很會煮菜,我們今天一起下廚一起吃晚飯。
但即使個人層次如此,也不能接受在結構層次被化約成中國的一部分。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2010年,工作狂的離別!


2010年,工作狂的離別!

到上飛機前一天,我還在忙工作。(夠工作狂了吧)
星期三七點的告別晚餐我遲到了半小時,辛苦inmind醫師枯等我,就是因為還在印刷廠看輔導群兩本出版品的打樣跟校稿!!!印刷廠的先生特地從中和把我載到大安區的餐廳門口。

今天星期四,一邊在西北大豪雨中結匯,一邊趕往國北跟大修老師和助教作交接,一一點清會計項目、物品、裝箱運送物等。把最後六筆帳報完,看到業務費跟雜支歸零或到個位數,人事費的勞健保雇主部分負擔也都報到七月時,才真正有離別的感覺。

工作到一段落,心情才開心的鬆懈下來。

誰叫我是工作狂,不認輸的想要把收尾做完。最不想要落人口實,說我急著出國而丟下爛攤子給人收拾。我要很認真的上台工作,也要美美的下台一鞠躬(拉裙擺)。

今天報帳跟助教對帳到六點多(p.s.我八月工作了12天,都是義工喔),
剛好趕上印刷廠送了兩本書,各30本出版品到系上。(其他的170本,會等新召集人產生後,由新的團隊發送給委員及作者。)

拿著嘔心瀝血的成品上飛機,尤其是「性別SNG」這本,集兩年半來研習精華之大成,彷彿也是對自己把這種半官方位子當做NGO在經營的工作歷程,作了一次濃縮跟證明。

金牛座的工作狂,賣力吐絲之後,就問心無愧的可以登機了!
中央團老師在那次聚餐時說,很難得看到穎超的臉這麼輕鬆。因為他們開下一年度計畫的會,我笑一笑轉身就走。
芝寧os:穎超走了!!!    (拜託,我是回辦公室處理那校對不完,還要繼續排版的兩本印刷品好嘛~~當時一個禮拜之前,案子結不掉我會很擔心耶。)

感謝主!  給我勇氣跟智慧,還有體力,終於撐到了完成工作、順利出國的這一天夜晚。
願我與輔導群們的一切努力,都符合愛與正義祂的心意。

謝謝這段時間給我許多幫助,與教誨的前輩、師長、夥伴。

用我纖細的雙臂,給你們一個感謝的擁抱!!

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2010臺北市政府歧視同志公文案,相關公函節錄

一、臺北市議會民政局,審查99年度「臺北同志公民運動」預算時,作成下面附帶決議。
「臺北市政府應設置跨局處平台檢討同志公民政策,確立各局處權責分工,並研議如何防止高中、職(含)以下學校社團,假藉該社團名義誘導吸收學生從事同志交誼等活動,以保障學生自然適性之發展空間。」

【98年12月16日,臺北市議會第10屆第13次臨時大會民政委員會第2次會議】

二、上開民政委員會附帶決議,於送交臺北市議會大會審查時未獲多數通過,議長吳碧珠乃裁定「改列委員會附帶意見」。

三、臺北市議會將該附帶意見,函文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並要求北市府於99年3月22日前將辦理情形函復市議會。該附帶意見與項次一同。

【99年1月14日,臺北市議會議民字第0990400012號函】

四、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發函給市政府教育局、社會局、衛生局、勞工局,
要求各局依權責填具辦理情形,並預告近日將邀各局召開跨局處會議研商同志公民議題,
要求各局處於99年2月5日前函復。

【99年1月28日,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北市民人口第09930418200號函】

五、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第一份公文),通令所屬公私立高中職學校應「『加強瞭解並督導社團活動,』防止假社團名義誘導吸收學生從事『不合宜之』同志交誼活動,以『維護』學生『健康』適性發展」。(『』內為民政局附帶意見,跟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函文出入之處。)

【99年2月6日,北市教職字第09932563100號函】

六、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第二份公文),澄清只是轉達市議會的附帶意見,「並非針對特定團體或對象有岐視或不平等對待之情形,特予澄清說明。」(註:岐視應是「歧」視,公文打錯字,原文照引。)
並重申「本市性別平等教育年度相關計畫業已頒訂,請各校賡續推動相關課程設計、教學活動規劃與實施,並將性別平等教育落實於校園,俾建立無性別歧視之教育環境。」

【99年3月1日,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北市教職字第09932807200號函】

七、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第三份公文),抄錄性平法第12、14條,宣示尊重多元性別選擇權,重申對先前第二份公文的澄清。

【99年3月16日,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北市教職字第09932968900號函】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反校園霸凌,究竟要不要提同志?」成為美國爭議新聞

今天上課第一天,在研究室寫稿到十一點才回宿舍。

一邊洗碗,一邊聽CNN帥哥主播Anderson Cooper的AC360節目,
竟然在討論「性別霸凌」事件!我很快的紀錄下要點,希望有空把詳細文章寫出來:



一、美國已經有超過三個學生因為性別霸凌而自殺,其中包括被罵gay跟在臉書上被網路霸凌。

二、GLSEN(女男同志與異性戀教育網絡)推動安全校園法案,希望促成反霸凌教育,並進行通報。

三、美國基督教團體「聚焦家庭」指控同志團體推這個法案有政治企圖,是要用「反霸凌」之名,進入校園推動同志婚姻,並推銷課程和書籍。(理由很似曾相識,有沒有感覺?)

四、GLSEN根據他們2007針對六千多所學校進行的調查資料,有重要的結論刊載在「預防研究者」期刊九月份中。該期期刊以學校連結性為主題,對台灣也非常有參考價值:

(一)因為個人的性傾向與性別傳達而在學校中成為被害者,與較低的學校連結性(school connectedness)有直接相關。但同時,若提供制度性的支持則與增加連結性有直接相關。

(二)若學校有支持性的教職員工,建立廣泛包容性的反霸凌政策,其中包括基於性傾向與性別認同、表達方式的保障,則與較強的學校連結直接相關。

(三)學生若參與學校裡的同志友善社團(註:異性戀也能參加,不限於女男同志、雙性戀、跨性別),則與較強的學校連結性直接相關。

(四)具有支持性的教職員工和同志友善社團,則有助於學生參與同志友善社團,也因此增加了學校連結性。

五、基督教「聚焦家庭」的代表(左)一直想表現的也重視反霸凌,她舉的例子是難道一個孩子戴眼鏡被霸凌,我們不需要重視嗎?迴避談同志。Anderson在請她跟GLSEN的執行長Eliza Byard(中)各自申論過後,反過來追問這個基督教團體的代表,如果我們只談因為種族、宗教、階級等因素所引發的霸凌,你贊成嗎?她表示贊成。

不等她申論,Anderson就轉過來問代表客觀中立的學者意見:「我們可以談霸凌,不談性傾向嗎?」

這位學者是Rosalind Wiseman(右),去年剛出一本書「Queen Bees and Wannabes: Helping Your Daughter Survive Cliques, Gossip, Boyfriends, and the New Realities of Girl World.」她表示,談霸凌,絕不能不提及性傾向。
之後Eliza Byard提及了第四點的研究例證,說明「有包含同志議題的反霸凌教育,顯著的降低了霸凌發生率。」


參考網站:
CNN AC360節目

ABC 新聞報導

GLSEN的研究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講綱)【酷兒巧進大觀園 平兒妙理米酒鹽】──體制內同志(做)教育的身段與啟示

◎高穎超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工作─課程與教學輔導組─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專任助理,2008.1~2010.7)

一、暖身活動

二、同志教育101

(一)政治機會開放,然後呢?
(二)同志人權便利貼 附錄1
(三)課程基本原則:課程綱要 附錄2、3

三、教育體制大宅門:我去演講的場子是誰的?

(一)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訓育委員會)
(二)精進教學計畫(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三)其他政府或民間單位

四、同志教育怎麼教?

(一)從既有的基礎出發
1. 生命故事使用時機
2. 六條性別光譜 附錄4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內涵
1. 消除取向
2. 添加取向
3. 貢獻取向
4. 轉化取向
5. 社會行動取向

(三)應用實例
1. 國小1:〈老師,你也可以教得這麼酷!──國小課本中同志「說得出口的愛」〉 附錄5
2. 國小2:〈綻放300道彩虹-與國小兒童談同志及多元性別〉 附錄6
3. 國中:〈多元情慾與性別人權〉 附錄7
4. 國小課本中的酷兒潛力:歪讀(queer reading)國語課本〈我想跟你一起〉、〈籐與樹〉

五、同志生命是武器 ……但有時候也會受傷
(一)策略:先被肯定能力、紮好基本功,再適時出櫃。

(二)身段:左右逢源、上下交好。溫柔而堅定。適時地展現專業、提供建議,適時地撒嬌、展現真性情。

(三)同志身分為難

1. 責難:「都因為穎超,(研習中)同志課程才會排這麼多。」「你是要讓全國以為教育部要推這個議題嗎?」

2. 某次對話。超:「如果沒有性別平等教育法,如果後期中等學校沒有做出主次概念架構表,國中小課綱中會放入性取向跟性別認同嗎?」某資深校長:「你自己知道答案,不要問我。」

3. 事實澄清:
(1) 兩年半的十次研習裡,同志議題時數佔總時數的%。
(2) 每次課程的決議,皆經過委員會討論、建議後,協調講師時間後而定的。
(3) 被栽贓之後,每次課表皆加註「本課表經○年○月○日經第○次常務委員會議決議。」

4. 利用自己的剩餘價值:2010年的惜別感恩巡迴之旅,跟全國的基層工作伙伴出櫃。

(四)階級與權力的為難:

1. 有性別觀念,不代表會反省權力與階級的壓迫。倡議女性權益的人,不代表她支持多元性別,並能體諒階級弱勢者的處境。以下的例子,都發生在與自稱做「性別平等教育」的教授互動之間。

2. 某次,奉命聯繫某委員於會議進行報告。電話中她給我排頭吃:「你搞清楚,你只是一個助理。叫你老闆打電話給我。」

3. 會議只剩兩天就要開,手冊還沒印,就差某教授的稿子。為了不要開天窗,本把停損點設在先印全書,該部分再用插頁加印。某教授說:「我還沒交稿,你怎麼可以把書拿去印?」明明年假前便通知交稿期限,某教授說:「我沒有收到信,你找出來給我看!」

4. 某次老闆因課務不克出席某會議,找我代表出席。我相當為難的接下,因為該次會議議題動輒得咎,冗長、開了長達半年還無法執行具體計畫,常因主席個人因素而更動整體行程。我代表報告計畫草案,報告開始補充說:「本次草案經○年○月○日經第○次常務委員會議,民主集體決議,符合程序正義原則。」某主席說:「如果要論程序正義,你沒有資格坐在這裡。你不是這個團隊的一員。」此情結牽涉到課綱微調與輔導群之間的人組成不同。我為了顧全大局及老闆的情面,沒有退席抗議。若我退席,應會因人數不足讓該會開不成。

5. 「我以為,性別平等教育具有運動性質,大家有共同理念的一起來工作,沒有誰的地盤的問題耶?」「是啊,我也這樣認為。只是很可惜,現實上並非如此。」只因為沒有佔到領導人的位子,開會也遲到或缺席,而民主集體決策的結果與個人的理念不同(而個人的理念又常變動),便杯葛這個組織。

六、運動新戰線:騎牆派 or 裡應外合

(一)究竟要永遠的「狗吠火車」,還是跳上火車把它開好?
(二)實例:台北市政府歧視公文案
(三)揮別冷戰、戒嚴時期的二極對抗格局,找出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行動綱領。

七、建議與展望

(一)義工個人
1. 深刻地整理自己的生命。
2. 廣泛閱讀同志歷史文獻,將個人小歷史放在大歷史上定位(mapping)
3. 累積自己的資源庫、工具箱
4. 建立屬於自己的論述系統,並積極與人討論增修!

(二)教育小組
1. 舉辦教科書檢視工作坊,了解現場學生的真正課程內容

2. 課程活動化:除了自由聯想、生命故事、小團體、同志ABC、價值澄清之外,發展其他活動式課程。(從救國團的團康遊戲開始聯想)

(1) 例如:健康操結合問答、快問快答(圈叉牌)、賓果遊戲、同志地圖大拼圖、同志百萬小學堂等。

3. 策略性分工:結合義工的興趣或專業背景,發展同志知識與論述體系,朝百科全書邁進。

(1) 參考許佑生的《當王子遇見王子》、《同志共和國》、《同志族譜》等書,發展主題單元小課程(10~20分鐘)。

(2) 例如:同志歷史、同志偉人、同志地理、同志國際關係、同志生活、同志與音樂、同志與服裝、同志性愛學、同志文學賞析、同志數學試題、動物界的同性性行為、同志經濟學、同志政治家、同志公民小常識、同志繪本書庫、同志體育課、同志輔導活動等。

(3) 為未來的教科書的添加與貢獻取向做準備,也增加演講時的靈活運用。

4. 主動與教科書商聯繫,提供照片或教材,釋放版權。

(三)熱線與外部

1. 掌握體制內的informant,強化與熱線內部聯繫的管道。

2. 利用100年以後行政院的組織改造時機,儲備好人才,送人才進政府工作。(如:性別教育處)

3. 提出自己的願景與長程計畫,爭取預算(而且必須包含專任人員的人事費!)

4. 培養教育小組成為可自體營生的社會企業。讓無價的教育資源有償化。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恐同台北,孤立同志青少年-台北市府會帶頭歧視又違法!】抗議行動全紀錄

Part. 1   主持人:鄭智偉(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秘書長)
                       http://www.youtube.com/watch? v=tBN8jD71xwg

Part. 2   卓耕宇(高職教師)、王顥中(All My Gay!)、大尾(明星高中資深老師)
                       http://www.youtube.com/watch? v=XBWEXSWzQJs

Part. 3   王蘋(性別人權協會)、王媽媽(同志父母代表)
                       http://www.youtube.com/watch? v=m7W6wSk-ePY

Part. 4   亨利(GLAD校園同志甦醒日、政大陸仁賈社)、
         師大人文學社代表、賴友梅(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http://www.youtube.com/watch? v=YyEgluK2gK8

Part. 5   范雲(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周柏雅(台北市議員)
                       http://www.youtube.com/watch? v=p6u8k2k7Uzs

Part. 6   林奕華(台北市議員)、徐佳青議員助理
                       http://www.youtube.com/watch? v=cthYuUbt2zA

Part. 7   康宗虎(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02'58" 處)
                       http://www.youtube.com/watch? v=X7t5tJvAJDs

攝影/ICE   剪輯.字幕/大鳥  整理/超超



紀錄,是為了聆聽同志戰友的話語得著力量
紀錄,是為了看清官員避談同志的空洞發言
紀錄,是為了再戰街頭監院蓄積下一波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