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9日 星期三

[讀書筆記] 誰傻瓜、誰聰明?──白色家電、女性化與便利化科技使用

在本週的閱讀裡,作者清楚的分析由性別來影響產品(設計、製造、行銷、使用),而產品又回過頭來影響性別行動內涵的互動式過程。

讀本週閱讀的時候,正好遇上了我筆記型電腦的第N次出毛病。(目前的我真是頭痛欲裂。)我的筆電是灰色的,不是brown goods也不是white goods,但它在我眼中,既不高科技、也不人性化,它的cpu只有celeron 400Mhz,硬碟10G,是2001年6月入手的。當時買它只看中兩點:一,只要是筆電都好﹔二,價格在三萬元以下。因此就獨資(用打工的錢自掏腰包)買了它。平心而論,它跟我一起打過不少仗啦。從運動、報告到上網溝通,很多重要事件中都是把它當作研究室中的武器,作為奮勇殺敵(記者會、課堂與期末報告...的利器。只是,最近一年多它的毛病卻不少:藍色當機畫面、橘黑條紋死當、抓不到CD-ROM、D槽掛掉、速度越跑越慢、噪音更大、螢幕外殼龜裂...羅列起來還真是氣死人。

身為一個生理男性,要為了電腦的事情去請別人幫忙,所用的策略與生理女性似乎並不相同。一來無法用美色暗示,二來在高科技上的能力似乎也是某種陽剛氣質、較勁的場合。(例如:去逛光華商場,就是男性之間把科技知識當武器的競技場。)而對於人文社會學科的男生來說,唸的學科與專長偏離了理工-男人-陽剛的刻板印象,又在高科技的使用上挫敗,無意對性別氣質形成「雙重偏差」,男性氣概受到挫敗。但是,為何使用高科技產品必須與複雜的技術知識連結?為何科技與陽剛氣質又產生關係呢?

「越進步的技術,應該設計越簡單、輕巧,帶給使用者最大的便利。」這是我在受到筆電頻頻出狀況後,瀏覽APPLE電腦討論區時,網友提出來的概念。相對於常常出毛病、中毒、拆解複雜又笨重、線路多如雜毛的桌上型個人電腦PC,MAC平台卻一直標榜著簡明、設計感、一體成型。連MAC的桌上型機種中,大部分的機種都是主機和螢幕一體,沒有醜陋的四方體怪獸一直在使用者的腳邊呼呼、咭咭叫。而且它的桌機和筆電因為一體成型,而非四拼八湊出來的,因此必須經過更嚴格的品管測試,才能保障整體使用順暢。蘋果的使用者說:「用了之後才覺得是真正在『玩電腦』,而不是電腦在玩你。」可見該器材對使用者的友善程度。

之所以特別一直舉mac的使用者例子,並不是要作置入性行銷﹔只是想提出另一種不同的設計概念。──高科技不意味著複雜、需要深入與長期的知識累積才能完成的技術使用。如果一個產品把硬體與軟體的設計作到讓任何人都能輕易上手,簡潔、友善、又沒有繁複堆疊的設計,且不需時時擔心出毛病,這是否意味著更高層次的科技進展?台灣一支知名的軟片在廣告它的敏感度很高時強調:「它傻瓜,你聰明嘛!」意味著,不管誰來用這個產品,都能用的得心應手,才是高檔的產品。

科技產品的使用能力,不應與性別作上特定的連結。生理女性可以是科技高手,生理男性也很可能對電腦一竅不通。如果真正誠實,常研究高科技產品的男性也不一定對所有的電腦問題皆能夠解決,那麼又何必以科技知識來評論男性氣概?只是有趣的是,強調使用者親和力的mac,最近出的幾款筆電都是鋼琴般白色的面板,在廣告詞中也有特別提及女性中高階主管作為消費標的,多少又與女性-白色家電有關。因此,即使是我認為設計概念上友善消費者的產品,其產品的行銷設定還是多少又複製了性別與科技技術連結的刻板印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